高山白水章胚-1  
  

【經典石種2014教戰‧白水】壽山石高山水白素章胚,尺寸:2cm*1.8cm、高 6.4cm。好久沒有寫"經典石種教戰"系列了,一來因為這十年來壽山基本上已絕產無新品種、市面上也買不到什麼芙蓉文洋以外的坑種;二來是大家對壽山石種的研究興趣大不如前了。今年去福州第一趟已經看到原石市場有出現白水了,大為驚奇!因為這種傳說中的品種總算又問世了,依照慣例,今年看到新石,應該是去年已經有人盜採出來,包覆泡油幾年才會拿出來(放一年就拿出來是最快的了,容易導致石頭性不穩,例如文洋與今年的白水)。第二趟我想帶二個白水回來讓石友們有機會親眼目睹。以下我就這"失傳"而又重現江湖的品種寫一篇經典石種教戰。此樣品原本是半個手榴彈大小的原礦,帶一丁點硬殼四的黑色石皮。回台灣後我想介紹給大家,遂切成章胚,有點後悔,應該再藏養個一二年再來鋸切會比較好。目前此白水章胚有裂,需保養,但只集中在上半段有道V形內裂,雕鈕或雕薄意可以完全化解掉。實售價 9千。

高山白水章胚-2

高山白水章胚-3

高山白水章胚-4

高山白水章胚-5  

以上本交流品

白水,屬高山系,即過去文獻上所記載的「白水黃」,我剛接觸壽山石當時,所有壽山石品種出版書籍都是七、八零年代的文獻,當時就已經都註明「今已絕產」,不僅這三四十年來少有人知道白水黃高山究竟如何判別,同時也意味著這種高山品種至少絕產了三、四十年。當然,如今重現,也與過去所遺留的老樣本有些微差異,例如當今所出產的都是「水白」而疑似無「水黃」、確定無「乾黃」。這種文獻上才有的東西竟然又重出江湖了,先來看看過去文獻是怎樣紀載的:

白水黃石白水黃石產于高山峰東南面的山崗。質粗不透明,裂痕綿密,外表有黑皮,肌理現層紋如九重裸狀。間有黑色或黃、白色斑點。舊藏佳品亦渾樸可玩,今已絕產。白水黃石按色澤可分為水黃、水白和乾黃三種品目。   (1)水黃色黃如桂花,清雅細潤,質純潔。   (2)水白色白略帶微黃或淡綠,質細而微透明。其中純潔者似芙蓉石。   (3)乾黃色黝暗如桐油,乾燥易裂。舊時北方古董商,誤將粗質的壽山石統稱為“乾黃”或“甘黃”,殊不知乾黃僅是白水黃之一品種,豈能一概而論。

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白水的位置,我看平面地圖,白水比較接近鱟箕,而與太極頭、坑頭呈最近距離的V字形位置關係,也即是往左上走接近太極頭、往右上走接近坑頭。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白水與鱟箕、坑頭、太極有點類似,但事實上白水石性接近上述三種品種,但外觀上與手感上卻更接近荔枝,這點詳後文再述。先來了解「白水黃」高山的命名由來。根據《壽山石大典》所說:「白水黃洞:質堅而脆,不透明、多裂痕,機裡常見層疊紋.......石因肌理有黃、有白故分為水黃石、水白石兩種」(P43),這段描述隱約有解釋了白水黃之名稱,但「水」字仍無著墨,水者,我料想應是「透」,但文獻所載又說不透明(事實上文獻記載錯了,今日我所見白水的透度都跟坑頭差不多,也比一般高山透);所以只能暫時說古人命之「水」,應是指他的顏色「清」、「淡」,意思是清白、清黃;淡白、淡黃;或者「透白」與「透黃」(我傾向這樣的可能)。

 

於是我們訂了第一個特徵,白水外觀透白、水白,肌理帶有淡黃色的條紋。例如我在石痴家中所看到的白水原礦,各位可以看到如坑頭偶爾有的米黃色條紋:

高山白水章胚-7

 

 

本交流品也出現白中帶米黃的肌理,也即文獻上所說的「多層疊紋」:

高山白水章胚-4

 

再回頭看看這樣的白水,外觀非常像荔枝,連石痴都大嘆:「這跟荔枝哪分得出來?!」:

高山白水章胚-6

 

高山白水章胚-10

 

所以,我們訂了第二個特徵,白水質地很結、帶堅硬感,無論是本交流品或石痴手上的原石,都跟立之手感一樣,根本和一般白高山、鱟箕、太極頭完全不同,差的白水再怎樣不如荔枝、摸起來的手感至少像是坑頭。應證了文獻所說的「質堅脆」。而當我們看到白水像似荔枝時,不僅手感像、顏色像,最重要的是白水的絲也有點像、局部像荔枝:

高山白水章胚-9

當然你以整體上(整塊石頭每一面都看)來說,白水的絲紋不可能完全與荔枝一模一樣。加上白水的破綻:米黃色的層條紋,是荔枝比較少有的(應該說利之所沒有的,因為荔枝很偶然有米色條紋,是因為偏太極性,且也部會這麼層次明顯,對比出黃白疊層這麼鮮明):

高山白水章胚-8

 

所以我們可以訂下第二個特徵:白水的斯文有類似荔枝較細長的毛狀長絲:

高山白水章胚-10

高山白水章胚-5

也有捲曲零亂的短紋:

高山白水章胚-9

高山白水章胚-2

且局部與荔枝無別:

高山白水章胚-000  

至於白水與坑頭最大的差別,就是層疊狀的米黃色肌理、以及蘿蔔絲,坑頭沒有這麼多這麼長的絲:

 

 

而白水與太極頭的不同,首先是太極頭質地鬆軟、乾性,也更燥,所以通常偏黃:

就算有條紋(因為太極頭位置與白水相對算比較近,所以會有局部特徵類似),太極頭也不像白水那麼清楚、白與米黃對比那麼強烈,況且太極頭的絲紋稱為「掃把紋」是一種發散、且較細長的絲,也與白水不同:

太極頭偏米黃、性較鬆,白水堅硬且白。絲紋也不同,下面太極頭:

新坑荔枝獸章-1.jpg

典型的掃把紋,與上面印鈕下方是相同的,白水沒有這樣掃把紋:

 

至於水黃,原來是這樣。我以前曾經收藏過一二方,都是在古董地攤買到的乾黃,與現今白水不同,這是過去幾十年才有的東西:

 

高山白水章胚-11  

上面圖片取自壽山石論壇,各位可以參考:http://www.dk0591.com/thread-16968-1-1.html

 

相關閱讀:寿山石矿考察日志选录(二)

 

 

 

(~~圖文所有,請勿侵權~~)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f58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